当前位置: 首页>从“脸色”不同谈健康养生 作者:陈敏 八病区三级护士
说起健康的脸色,人们总会想起“白里透红”这个词,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健康的脸色,对于健康的脸色,《黄帝内经》中早就有精辟的回答,“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说的是健康的红色要像白布裹着朱砂,而不能是赭石色,“黄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肤色要像薄薄的绸缎裹着雄黄,白里透黄,而不是像黄土那样干燥。中医理论认为颜色与内脏有一定的关系,如白与与肺脏、黄色与脾脏、红色与心脏、青与肝脏、黑色与肾脏等,进而认为可以从一个人的面色看出相应脏器的疾病。
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健康的肤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也就是明亮润泽,夹有血色,这就是健康的脸色。但是,人在健康不佳时,脸色就会面露病色,而病色中的白、黄、赤、青、黑五色,都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患。
白:苍白、煞白、惨白。白主肺,人面幌白,肺气不足,血不上荣,中医认为,这种白色多跟气虚、血虚关系密切。血液不足,不能营养面部,就会出现苍白色;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又是靠气的,中医说气能生血,气虚了,生血的功能就减退了,血就不能营养面部,就会出现花白色。此类人群大多体质不好,易感冒,容易怕冷。常有心悸、头晕,自汗。面白色淡,皮肤不润,多为贫血。
黄:蜡黄、焦黄。黄主脾,人面萎黄,脾气虚弱,身体消瘦。有这种面色的人往往是脾虚,中医认为脾胃是先天之本,是营养物质的来源,如果脾胃虚弱以后不能正常运作,营养物质就不以滋润人们的面部,这时候就会出现黄色。此类人群常脾胃不好,消化不良,大便稀溏。若面见黄如橘子色,则多是黄疸,常见于肝胆病。
赤:即通红、潮红。赤主心,人面红赤,心胃火盛,口舌生疮,潮红与阴虚、上火有关,通常有五心烦热之征。此类人多嗜辛辣、酒类,应戒!大多口腔溃疡、口渴喜冷饮,怕热。若人两颧骨红则多为肝肾阴亏。常见于高血压、心瓣膜类病。
青:铁青。青主肝,人面青者,肝风内动,脸色发青,多由气滞血淤引起。常见头晕、肢颤、抽搐等。若兼见黑色,为面色青黑,多为肝肾同病,肝郁水盛兼瘀,常见于肝硬化,此类人多嗜酒如命,或酒场应酬过多。
黑:枯萎、憔悴。 黑色主肾,面色黧黑,阳虚阴盛,脸色发黑与肾密切相关,中医认为五色对应五脏,黑与肾相对应。肾主水,其在色为黑,面见黑色则病在肾,多为肾阳虚衰,水饮泛滥之象。此类人多小便不利,下肢浮肿,或见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可见于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心脏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
唇色如涂口红,大多是心脾积热,唇色淡白,气血不足,见于贫血。唇色青紫,多是血寒有瘀,见于心脏病。唇色发黑,多是有瘀,常见于高脂血证、心脏病、肺心病。你的面色出现以上情形时,也为你的健康拉起了警报,要及时注意哟。
2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