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调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胃痞、胃脘痛、胃胀等范畴,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萎缩性胃炎属癌前病变,多伴有异型增生(ATP)和肠上皮化生(IM)。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CAG的常见病因为饮食不节,劳倦所伤;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是决定性因素;七情所伤,气血不和,经络瘀阻是常见病机。另外,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是脾胃运化的根本,肾阳不足亦可导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所以肾阳虚亦是本病的发病因素。总之,正气虚是本病的关键,气滞、湿热、阴虚、邪毒、血瘀是本病基础。CAG的发生部位在胃,与脾、肝、肾关系密切。根据胃镜表现可以把CAG分为3种临床证候类型:(1)脾胃湿热型。胃镜征象:粘膜变薄、苍白,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胃壁蠕动减弱;(2)脾胃湿热型。胃镜征象:粘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局部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分泌物有臭味;(3)胃阴不足型。胃镜征象:粘膜光滑,变薄变脆,颜色以红为主,分泌物少。因CAG始终存在着本虚标实的病理基础,故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贯穿始终,治疗上以益气养阴、理气活血为主。我科自制制剂消萎一号、二号、三号,是我院中医专家针对3种临床证候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胃粘膜病理及中药药理潜心研究成果,从补虚入手,补益脾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过临床疗效观察统计,消萎系列方对治疗CAG疗效可靠,可有效逆转肠上皮化生以及异性增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主要症状:胃腹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以及贫血、消瘦、疲倦等全身虚弱的表现,系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该病有丰富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辨证用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由于症状复杂、病程冗长、疗效缓慢。应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因人、因地、因时辨证用药。
二、饮食宜忌: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凡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冷热不适,都会影响胃的功能而加重病情。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宜少吃多餐,以面条、稀饭等软质饮食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烟酒,并根据个人消化能力适当增加一些营养品如牛奶、肉汤、鱼汤等。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大量服用滋补食物,反而增加胃肠的负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三、精神愉快:中医认为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致胃痛。另一个方面,水谷精微不能转化为气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萎黄、头晕乏力等体虚症状。所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应解除种种思想顾虑,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四、生活规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平时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和轻微的劳动。但应避免过分疲劳。中午要卧床休息1-2小时。晚上按时入睡。此外,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保持天天通便的良好习惯。
☆门诊咨询热线☆ 大厅咨询台:0516-83902087 客户服务中心:0516-83902161 |
|